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建要闻 >> 正文

传承千年底蕴,谱写未来篇章 ——专升本护理2302班开展博物馆参观活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1-27 [来源]: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为进一步加强青年传承爱国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广大青年热爱伟大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2023年11月26日上午9:20,2023级专升本护理二班在班主任吴坤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举办了以“传承千年底蕴,谱写未来篇章”为主题的博物馆的参观活动。

博物馆内的一件件陈设,犹如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材,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青年学生们整齐有序的参观了馆内的展厅,详细的了解了《汉风藏韵——佛像艺术陈列》、《道源崆峒——道文化陈列》、《陇宝泾华—平凉历史文化陈列》、《泾河激浪——平凉革命历史陈列》等展区的具体内容,全面了解了平凉的历史和人文风貌,场景复原、创作画、雕塑、沙盘等艺术形式展示手段给同学们带来了崭新的参观体验。悠悠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文明画卷让同学们流连忘返,文明起源过程中凝结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让同学们赞叹不已。领略到了平凉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对平凉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激发了青年同学们的民族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

平凉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十六国时期,佛教在平凉落地生根,北朝至唐代,佛教艺术经过不断融合,向着本土化、民族化发展,平凉是丝路重镇,在佛教西风东渐的过程中开窟建寺、立像造塔,蔚然成风,制作的佛像工艺精湛,特征鲜明。北魏至明代,平凉境内开凿了大量的石窟寺,集中分布在泾河沿岸和关山两麓。馆藏数十件北魏禅佛寺遗址出土的造像塔,是该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之作。元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平凉的佛像艺术又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艺术特征。从最初的学习借鉴,到逐步繁荣兴盛、融合改造,平凉佛像艺术将佛教的宗教性、社会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留下了大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佛像艺术珍品。

参观是一种实践,而实践是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国情的有力武器。在参观实践活动中,青年同学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国情,增长才干,了解社会,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了自己,为社会服务。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要利用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更好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但社会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并不代表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在日益进步。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在此次博物馆参观行动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我国千年的底蕴及历史的厚重与深刻,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但是我们需要居安思危,要不断努力,要坚定信仰,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生中,我们要利用好博物馆等媒介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领悟红色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责任感。如此,"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化强国之势才能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