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全讯51232021年工作要点

来源: 更新时间:2021-04-02 17:48:34 查看次数:

 

四海全讯5123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学院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一、重点任务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1.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加强党对学院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学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部署安排,在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围绕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制订2021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作为师生理论学习教材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3.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程。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发挥好现有的1名博士后和3名博士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兰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联系,力争结对帮扶。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红色之旅”“体验省情”“美丽乡村”等社会实践活动。

4.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的部署安排,组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老干部老党员座谈会,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入党宣誓、讲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5.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各专业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各教研室落实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召开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制定2021年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选树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导全校各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研究。

6.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师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师生爱党爱国。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深入报道师生身边先进典型多形式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大力宣传弘扬抗疫精神

7.做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制定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建立问题台账,对账销号已经整改到位的再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未整改完成事项,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建立防范整改问题复发的长效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做到“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

8.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制定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分析研判,做好风险防控。严明课堂讲授纪律,加强对网络、报告、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管控严格落实社团指导教师责任,强化敏感节点舆情监测、管控和处置应对工作,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9.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做好“党建领航、思政铸魂”工程书记开局项目,召开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巩固“四抓两整治”成果,提升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和“双培工程”质量,落实好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院系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达标”工程,全面实现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

10.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年轻干部培养,着力提高“七种能力”。坚持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严格落实学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全面做好年终考核工作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做好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统战工作,汇聚工作合力。

11.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部署,深化教育、卫生、产业帮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帮扶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农村免费定向生招录工作。引导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全面加强全科医生培训。

12.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强化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加强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监督,实施“制度+清单”做实日常监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做好问题线索处置工作,坚决惩处侵害利益的微腐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巩固提升年活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推进肃清朱建国流毒和影响专项行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已通过评估的三个专业要严格按照评估专家反馈意见,立足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要求,扎实做好整改工作,积极申报“双一流”专业。总结预防医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三个本科专业申报的经验教训重新组建申报团队,认真完善申报材料,力争专业申报取得实质性突破

14.全力做好专业评估工作。按照评估要求和新时代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优化专业条件,凝练专业特色,科学设计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完善支撑材料,高质量撰写专业自评报告加快临床医学、中药学学士学位授予评估工作进度加大评建工作督查督办力度,5月份进行预评估,依据专家意见及时整改,确保6月份顺利通过正式评估。

15.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岗位胜任力。调整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体系,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双一流课程申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扎实推进医教协同,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尝试推行教考分离,将同类院校、同类层次、同类专业考试题纳入学生考核,通过考核找准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督导,继续举办教师讲课比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严格管理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16.规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依据国家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对我院实习基地进行评审认定进一步完善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组织机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能力。按照人才培养规模、认真研究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和布局

17.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召开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制定学院信息化平台运用工作方案。适应“互联网+”“智能+”新教育形态,引进高质量慕课进课堂,加大信息化技术在课堂质量管控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力度。 加大医学技能在线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加强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

18.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做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信息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开局项目。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分专业分层次制定学生课程成绩过程性评价标准强化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各专业课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进行考试,加快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考试评价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查。

(三)全面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19.实施学生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按照不同培养阶段,理顺学生管理机制,召开学生工作推进会,压实院系学生管理责任。严格规范学生奖助贷免补和评先奖优。加强对学生上课迟到、课堂缺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国家和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20.改革学生评价办法。落实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建立劳动清单,将学生早操、劳动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积极和用人单位对接,健全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收集和调查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工作适应能力等信息的必要渠道,科学评估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持续改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21.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辅导员配办法修订辅导员、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强化政治信念和师德师风考核,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毕业生就业率纳入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奖励先进末位淘汰的工作机制。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培训,招聘一批专职辅导员,努力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水平。

22.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我院。优化本专科学生结构,集中资源办好本科教育。鼓励优秀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加强与各用人单位沟通联系,采取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毕业生推介工作实各部门、院系和班主任、辅导员就业责任,全面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

(四)优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23.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强化教师法治素养和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会,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断学习中切实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首要要求,完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年终考核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持续开展选树先进典型活动,深入开展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发展意识,制订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加强基础薄弱专业师资建设,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坚持靶向引才聚才,精准人才需求,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紧缺型人才7名

25.优化教师工作评价机制。修订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标准。严格绩效工资考核,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突出实践教学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把教师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参与科研活动,指导毕业论文、竞赛展演训练、教学督导等科学合理计入工作量。

26.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探索在课题申报、项目结题上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断提高教职员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力争2021年立项科研经费突破100万。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科学管理科研经费。遵守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五)统筹推进事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保障能力

27.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按照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要求,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切提升精准管控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任务。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秩序,推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线上教学能力,线上线下教学紧密衔接。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管理制度。

28.强化二级院系办学主体地位。健全院系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二级院系办学主体地位结合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压实院系在人才引进、学生就业、教学任务落实、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责任全面总结2020年工作,提炼亮点,挖掘特色,编纂学院2020年年鉴。

29.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重点建设资金科学管理科研经费。拓展并完善多元化筹资渠道努力争取各类经费支持统筹一中二部教学资源,完成校园整体规划。积极申报智慧医学综合教育中心项目。合理编制资产购置计划,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综合管理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加大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筹建后勤服务中心,规范服务保障工作。  

30.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图书馆建设项目整体竣工,实施一中二部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第二餐厅维修改造项目,并全部投入使用。9号学生公寓楼开工建设及时维修更换校园水电暖等基础实施,实施图书办公楼维修改造,保障教学工作。

31.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加强“三防”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坚持常态化形势研判、矛盾风险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实验室安全和危化物品、废弃物管理,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保障措施

各部门、院系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全面体现在管理服务各环节,把高质量发展贯彻改革发展各方面,找准工作落实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改进工作作风,真正用心想事、专心谋事、真心干事。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院系所要以2021年学院工作要点为主线,制定部门工作计划,主要负责人要以信息化为抓手,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其他人员要各司其职,主动认领,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2.明确工作责任办公室要分解工作任务,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各责任部门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每季度向学院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3.严格督办落实学院纪委牵头,对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察督办,尤其要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进行督促,严格落实绩效工资管理责任,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或未按规定时限完成任务的部门,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办公室会同党委组织部(人事处)跟踪工作进展,工作落实情况定期通报,并纳入部门年终考核。

附件:四海全讯51232021年重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21年学院重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1

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加强党对学院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学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高淑美
王  坤

办公室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附属医院

2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围绕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制订2021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作为师生理论学习教材,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高淑美
崔安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附属医院

3

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发挥好现有的1名博士后和3名博士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兰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联系,力争结对帮扶。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红色之旅”“体验省情”“美丽乡村”等社会实践活动。

高淑美
李  诚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4

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强化教师法治素养和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会,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首要要求,完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年终考核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持续开展选树先进典型活动,深入开展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高淑美
李  诚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附属医院

5

制定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建立问题台账,对账销号。已经整改到位的再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未整改完成事项,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建立防范整改问题复发的长效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做到“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

高淑美

纪委、办公室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附属医院

6

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

高淑美

脱贫攻坚办公室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7

做好农村免费定向生招录工作,引导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高淑美

招生就业处

各院系

8

积极和用人单位对接,健全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收集和调查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工作适应能力等信息的必要渠道。

高淑美

招生就业处

各部门、院系所

9

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我院。优化本专科学生结构,集中资源办好本科教育。鼓励优秀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加强与各用人单位沟通联系,采取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毕业生推介工作,靠实各部门、院系和班主任、辅导员就业责任,全面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

高淑美

招生就业处

各部门、院系所

10

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国家和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高淑美

招生就业处

各院系

11

积极申报智慧医学综合教育中心项目。

高淑美

发展规划处

各部门、院系所

12

制定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计划,落实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

王  坤

教务处

各教学部门

13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选树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导全校各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研究。

王  坤

教务处

各教学部门

14

召开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

王  坤

教务处

 

15

已通过评估的三个专业要严格按照评估专家反馈意见,立足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要求,扎实做好整改工作,积极申报“双一流”专业。总结预防医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三个本科专业申报的经验教训,重新组建申报团队,力争专业申报取得实质性突破。

王  坤

教务处

相关院系

16

按照评估要求和新时代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优化专业条件,凝练专业特色,科学设计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完善支撑材料,高质量撰写专业自评报告,加快临床医学、中药学学士学位授予评估工作进度。加大评建工作督查督办力度。

王  坤

教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17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岗位胜任力。优化专业条件,凝练专业特色,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双一流”课程申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扎实推进医教协同,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尝试推行教考分离,将同类院校、同类层次、同类专业考试题纳入学生考核,通过考核找准“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督导,继续举办教师讲课比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严格管理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王  坤

教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18

适应“互联网+”“智能+”新教育形态,引进高质量慕课进课堂,加大信息化技术在课堂质量管控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力度。 加大医学技能在线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训练。

王  坤

教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19

做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信息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开局项目。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分专业分层次制定学生课程成绩过程性评价标准。强化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各专业课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进行考试,加快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考试评价改革。

王  坤

教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20

制订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评选办法。

王  坤

教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21

健全院系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

王  坤

教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22

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秩序,推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线上教学能力,线上线下教学紧密衔接。

王  坤

教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23

探索在课题申报、项目结题上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断提高教职员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力争2021年立项科研经费突破100万。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科学管理科研经费。遵守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王  坤

科研处

各部门、院系所

24

召开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制定学院信息化平台运用工作方案。

王  坤

信息中心

各部门、院系所

25

加强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

王  坤

继续教育学院

各部门、院系所

26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的部署安排,组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老干部老党员座谈会,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入党宣誓、讲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崔安平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27

加强基础薄弱专业师资建设,选派教师外出进修。

崔安平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部门、院系所

28

突出政治标准,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年轻干部培养,着力提高“七种能力”。坚持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严格落实学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全面做好年终考核工作。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崔安平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29

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紧缺型人才7名。

崔安平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部门、院系所

30

修订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标准。严格绩效工资考核,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突出实践教学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把教师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参与科研活动,指导毕业论文、竞赛展演训练、教学督导等科学合理计入工作量。

崔安平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部门、院系所

31

强化二级院系办学主体地位,结合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压实院系在人才引进、学生就业、教学任务落实、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责任。

崔安平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各部门、院系所

32

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崔安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33

制定2021年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

崔安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34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师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师生爱党爱国。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深入报道师生身边先进典型,多形式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大力宣传弘扬抗疫精神。

崔安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35

制定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分析研判,做好风险防控。严明课堂讲授纪律,加强对网络、报告、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管控,严格落实社团指导教师责任,强化敏感节点舆情监测、管控和处置应对工作,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崔安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36

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做好“党建领航、思政铸魂”工程书记开局项目,召开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巩固“四抓两整治”成果,提升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和“双培工程”质量,落实好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院系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达标”工程,全面实现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

崔安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37

做好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统战工作,汇聚工作合力。

崔安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各部门、院系所

38

按照不同培养阶段,理顺学生管理机制,召开学生工作推进会,压实院系学生管理责任。严格规范学生奖助贷免补和评先奖优。加强对学生上课迟到、课堂缺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崔安平

学生工作部(处)

各院系

39

落实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建立劳动清单,将学生早操、劳动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

崔安平

学生工作部(处)

各部门、院系所

40

完善班主任、辅导员选配办法。修订辅导员、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强化政治信念和师德师风考核,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毕业生就业率纳入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奖励先进末位淘汰的工作机制。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培训,招聘一批专职辅导员,努力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崔安平

学生工作部(处)

各部门、院系所

41

按照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要求,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切提升精准管控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任务。

李  诚

防控办

各部门、院系所

42

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管理制度。

李  诚

办公室

各部门、院系所

43

全面总结2020年工作,提炼亮点,挖掘特色,编纂学院2020年年鉴。

李  诚

办公室

各部门、院系所

44

强化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重点建设资金,科学管理科研经费。

李  诚

计划财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45

拓展并完善多元化筹资渠道,努力争取各类经费支持。

李  诚

计划财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46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加大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李  诚

计划财务处

各部门、院系所

47

合理编制资产购置计划,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综合管理机制。

李  诚

国有资产管理处

各部门、院系所

48

统筹一中二部教学资源,完成校园整体规划。

李  诚

基本建设与后勤管理处

各部门、院系所

49

筹建后勤服务中心,规范服务保障工作。  

李  诚

基本建设与后勤管理处

各部门、院系所

50

图书馆建设项目整体竣工,实施一中二部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第二餐厅维修改造项目,并全部投入使用。9号学生公寓楼开工建设。及时维修更换校园水电暖等基础实施,实施图书办公楼维修改造,保障教学工作。

李  诚

基本建设与后勤管理处

各部门、院系所

51

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强化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加强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监督,实施“制度+清单”做实日常监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做好问题线索处置工作,坚决惩处侵害利益的微腐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巩固提升年活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推进肃清朱建国流毒和影响专项行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杨建福

纪委、纪检监察室

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52

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三防”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坚持常态化形势研判、矛盾风险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实验室安全和危化物品、废弃物管理,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杨建福

保卫处

各部门、院系所

53

依据国家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对我院实习基地进行评审认定。按照人才培养规模、认真研究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和布局。

雷鹏举

实践教学管理处

各部门、院系所

54

进一步完善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组织机构和教学管理体系,加强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能力。

雷鹏举

附属医院

各部门、院系所

 

 

 

 

 

 


版权所有【四海全讯5123】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496号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194号 学院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泾河大道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