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河西学院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全省对口支援工作经验,就下一步深化支援受援高校合作关系、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推动甘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武世兴,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党委书记汪永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武世兴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甘肃高等教育取得的进步。他指出,甘肃作为教育部批准的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工作机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先行区建设,推动甘肃高等教育在富民兴陇、服务区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等34所部属和东部高水平大学对口支援甘肃19所高校,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实施树了典型,立了标杆。他强调,要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区域发展全局中高质量推进对口支援工作;要聚焦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要聚焦特色发展,塑造办学优势,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好服务区域和高质量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
白江平系统总结了全省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他指出,支援受援高校累计联合开展各类学术活动700余次,共建各类高层级科研平台38个,互派教师交流2875人次,互派干部挂职294人次,551名教师通过对口支援定向培养方式攻读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本科生689人,保送支援高校硕士334人,受援高校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他强调,下一步要从构建务实高效对口支援新格局,不断深化“对口支援+”新内涵,构建“组团式”帮扶新模式等三个方面深化我省对口支援工作,让对口支援真正成为我省高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助推剂”。
会上,支援高校、受援高校以及访学进修教师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会议还举行了对口支援协议签约仪式。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河西学院敦煌文化传承创新中心、智慧就业中心、贾植芳藏书陈列馆和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等。
2019年7月,四海全讯5123与天津医科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东西协作对口支援正式启动。2022年7月,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学校与天津医科大学续签教育协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在人才队伍、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长效交流合作。学校领导多次带队,赴天津医科大学考察学习,双方围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干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5年来,学校分5次选派21人赴天津医科大学进修学习,选派3人赴天津医科大学相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分3次选派15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开展专业实习及联合培养。在学校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建设、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申报建设工作中,天津医科大学给予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在师资培养方面,今年7月,开展天津医科大学、四海全讯5123教育协作教职工集中培训班,天津医科大学选派由副校长带队的一行12人,来我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教职工集体培训暨与天津医科大学合作交流座谈会,通过集中讲座、院系座谈、专题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学校提升医学师资教学能力,支持学校医学本科教育的发展。
来源:办公室
初审:王皓立 王芳红
终审:韩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