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全讯5123药学院是甘肃医学院下属的二级教育教学单位,其历史可追溯到2006年成立的原中医药系,历经18年学科建设与院系合并调整,2024年7月成立药学院。药学院内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依托8个教研室构建学科支撑平台,具体包括: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学。设有药学、中药学2个本科专业,聚焦药物研发、生产、质控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领域人才培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90人。
药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师资团队,现有教职工61人(含附属医院11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实验技术人员8人,学生管理人员9人。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博士研究生9人其中在读2人,硕士研究生13人。形成了“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学历结构、年龄梯队、学术影响力更是在各院系名列前茅。2016年中药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荣获甘肃省人社厅、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甘肃省园丁奖”,2名教师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多名教师担任甘肃省植物学会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态靶辨治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第三届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平凉市中医药产业链专家和甘肃省林草资源普查专家等行业领域专家委员。
近年来,药学院深入实施教研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全面促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药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6项,包括甘肃省产业支撑计划项目1项,院(系)主任负责制项目3项,甘肃省青年人才项目2项,教育厅高校创新基金项目12项,校企横向联合项目2项,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16项,各级各类项目获得资金支持达300余万。《药用植物学》为甘肃省省级线下一流课程,四门课程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改革立项14项。
药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办学宗旨,系统构建多维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持续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育人过程中,注重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基本理论素养、精进实践操作技能,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机制。
办学实践中,学院紧密追踪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动态,前瞻性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标准,构建“德能并重”的育人生态。通过系统实施职业素养提升工程,将诚信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依托“校-校、校-院、校-地、校-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已与覆盖本省并辐射新疆、广东等区域的多家医药企业、三甲医院、药品检验机构及第三方检测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从教学实践到职业发展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通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学院构建专业教育-实践训练-职业发展“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就业质量持续攀升,人才培养的行业适配度和社会美誉度得到广泛认可。
药学院重视学风建设,构建“项目-竞赛-孵化”三维赋能机制,贯通科研素养全链条培养,教师利用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研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甘肃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甘青宁“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100余人次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一、二、三等奖。每学年定期举办考研经验交流活动,通过邀请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使在校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中药学、药学专业考研率历年稳居全校前列。
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访企拓岗,多渠道拓宽就业市场,推送用人信息,落实就业政策,专人负责、群策群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6日